面向国家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和“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战略,采用工业固废矿渣、粉煤灰、建筑固废再生微粉等制备绿色低碳复合水泥,建立了复合水泥水化和微结构计算机模型,优化了复合水泥的材料组成、颗粒级配等,阐明了水泥基材料内部非均匀应力/应变形成机制及其对收缩开裂的影响,支撑了水泥基复合材料收缩开裂的调控,促进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水泥工业的低碳技术与理论创新。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1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本领域知名期刊Cement Concr. Res.、Cem. Concr. Compos.、Compos. B. Eng.和硅酸盐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10篇,获软件著作权2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项,一级学会科学创新奖1项,广东省人才奖励1项。兼任《硅酸盐通报》青年编委,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以核心成员获批水泥基材料低碳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任副主任,并以负责人组建“低熟料用量复合水泥设计与制备”研发团队,促进水泥基材料低碳技术与装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土木、机械、材料、管理等学科建设与发展。
- The improvement on calcium leaching resistance of high SCMs content cement in am
- Aggregate shape reconstruction and concrete mesostructure modelling based on the
- Incorporating elastic and creep deformations in modell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 Effect of coarse aggregate size on non-uniform stress/strain and drying-induced
- Investigation of the drying-induced non-uniform deformation, stress and micro-cr
- 2022.12.10,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再生混凝土细观骨料模型的构建方法,受理,申请号:2022
- 2022.9.26,基于凸多边形的再生混凝土细观随机骨料模型的构建方法,受理,申请号:202
- 2021.11, 混凝土非均匀应力/应变计算软件, 软件著作权,已批准,登记号:2021SR213642
- 2021.03,混凝土损伤程度计算软件,软件著作权,已批准,登记号:2021SR0461942,中国
- 2021.01,水泥砂石颗粒圆形度计算软件,软件著作权,已批准,登记号:2021SR0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