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昊霖
已经得到个称赞     给我点赞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教师拼音名称:zhanhaolin
  • 出生日期:1996-08-26
  • 电子邮箱:
  • 入职时间:2021-08-11
  • 所在单位:生物医学工程系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办公地点:科技楼613室
  • 性别:
  • 学位:博士学位
  • 在职信息:在职
  •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 个人简介
  • 研究方向
  • 社会兼职
  •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 团队成员
  • 其他联系方式

詹昊霖,博士,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黄山学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2021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电子科学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7月)和工学博士学位(2021年6月),博士论文获得2021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电子学科)

博士毕业后,在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21年8月至今,以“黄山学者”身份人才引进至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和安徽省测量理论与精密仪器重点实验室担任副教授。近五年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Advanced Science、Analytical Chemistry、IEEE Trans等高水平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JCR1区论文超20篇,自然指数期刊、IEEE Trans及影响因子大于10论文12篇,影响因子大于15论文2篇,公开发明专利16项,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

研究方向为磁共振物理和人工智能,长期从事磁共振物理与脉冲序列开发、磁共振重建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精度评定理论生物医学检测与智能诊断、医疗设备研发等方面的研究。面向磁共振波谱和成像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发展高质量磁共振波谱和成像方法、重建算法及评价体系,革新磁共振物理理论、技术和仪器,推进多学科分析与检测应用。

研究兴趣包括但不限于: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新技术开发及应用;智能磁共振波谱和图像重建算法,包括压缩感知快速重建、医学图像分割、医学信号和图像处理等;基于人工智能精度评价理论的医学信号与图像重建质量评价;生物医学检测和智能医学诊断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仪器设备及系统研制;快速高分辨高灵敏度磁共振检测应用等。

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担任期刊eScience(IF:42.9,中科院1区TOP)等多个高水平期刊的青年编委或客座编辑,担任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andte Chemie, IEEE期刊,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多个国际知名杂志审稿人,以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

研究关键词:AI for MR、磁共振、人工智能、智能信号和图像处理、精度评价、医学仪器研制、智能医学检测和诊断

欢迎对相关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积极报考我的研究生,可将个人简历发送到我的邮箱:hlzhan@hfut.edu.cn。



通讯/办公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