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教师英文名称:Qiang Chen

教师拼音名称:Chen Qiang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电气工程系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逸夫楼623

性别:男

学位: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箱 :

通讯/办公地址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基本信息:

姓名:陈强

籍贯:河南信阳

出生年月:1988.03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科: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子邮箱:qiangchen@hfut.edu.cn

个人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黄山学者学术骨干。西南交通大学博士。曾先后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三研究所、北京新能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O2Micro公司从事电源研发工作;2021年加入合肥工业大学张兴教授团队。

课题组有硕士、博士共计20余人;团队主要围绕新能源发电与航空航天领域的电能变换装置,开展特种新型开关器件评估与应用,高频磁集成技术,高频双向谐振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技术,抗辐照电源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以及阳光电源、台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企业课题共计12项。项目主要聚焦在微型光伏逆变器,车载OBC,新能源老化测试电源,航空AC-DC电源,抗辐照商业航天DC-DC电源等应用。

课题组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受理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第九届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第九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电气传动》杂质第九届编委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第一届科技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

工作经历:

u  2021.08 ~  至今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u  2017.08 ~ 2021.07  工作于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主要从事大功率军用航空电源研发工作

u  2015.08 ~ 2017.08  工作于湖南晟和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开关电源控制芯片应用设计与工业电源系统研发工作

u  2014.08 ~ 2015.08  工作于美国凹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主要从事开关电源芯片应用设计工作

u  2013.05 ~ 2014.08   工作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三研究所,主要从事军用航空/航天电源、军用DC/DC电源、EMI滤波器研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型特种开关器件应用研究:主要从事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双向器件、抗辐照器件以及厚膜混合集成功率器件的测试,评估及其应用。

2、 新能源变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研究:主要聚焦微逆,微储以及车载OBC应用的高频高效双向谐振AC-DC变换器拓扑、调制策略及其控制技术,实现高效高质电-电转换。

3、 高可靠航空航天特种电源研究:主要聚焦航空整流器与低轨道商业航天应用的抗辐照电源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研究,实现关键核心装备的全国产化、自主可控设计。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电流型PWM整流器制氢电源拓扑与电网/负载友好型自适应控制研究,JZ2022GJQN0504

2、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超高频三相降压型整流器拓扑及其调制策略研究,JZ2022AKZR0418

3、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商业航天低轨卫星星座用高可靠宇航电源关键技术研究,JZ2025AKKG0049

4、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新人提升计划B项目:高频三相电流型 PWM 整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研究,JZ2023HGTB0241

5、 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密度三相电流型PWM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研究,W2023JSKF0728

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光储充变流器的老化系统方案,W2025JSKF0112

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高频高效率微逆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研究,W2024JSKF0891

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超高频微型光伏逆变器研究(一期),W2022JSKF1135

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基于GaN HEMT 的高频光伏逆变器研究,W2021JSKF1101

1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基于GaN的高频微逆效率优化策略研究,W2023JSKF1071

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微型光伏逆变器高温老化测试方案,W2023JSKF0340

12、     西安全路通号器材研究有限公司:道岔融雪装备加热及融雪性能对比研究,W2024JSFW0797

代表性学术论文(一作或通信作者):

1.                  Qiang Chen, Jianping Xu, Lei Wang, Rui Huang and Hongbo Ma.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 of distributed parasitic capacitance on high frequency high density three-phase buck rectifi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6(6), 2021.

2.                   Qiang Chen, Jianping Xu, Fei Zeng, Rui Huang and Lei Wang. An improved three-phase buck rectifier with Low voltage stress on switching devic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6(6), 2021.

3.                   Qiang Chen, Jianping Xu, Zhuangyi Tao, Hongbo Ma and Cheng Chen. Analysis of sector update delay and its effect on digital control three-phase six-switch buck PFC converters with wide AC input frequency[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6(1), 2021.

4.                   Qiang Chen, Jianping Xu, Rui Huang, Weisu Wang and Lei Wang. A digital control strategy with simple transfer matrix for three-phase buck rectifier under unbalanced AC input condi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6(4), 2021.

5.                  Q. Chen, S. Wang, Y. Li, X. Zhang and M. Ma, "High Efficiency Quasi-Single-Stage DAB-DC/AC Converter With Wide Input Voltage Range,"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doi: 10.1109/TPEL.2025.3585555.

6.                  Q. Chen, R. Ma, R. Yin, X. Zhang and M. Ma, "An Optimized PWM Pattern for Three-Phase Current Source Rectifier With Fault-Tolerant of Short-Circuit in Bridge Leg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Express Briefs, vol. 72, no. 6, pp. 863-867, June 2025, doi: 10.1109/TCSII.2025.3567837.

7.                  S. Su, Q. Chen, R. Ma, X. Zhang and M. Ma, "A Hybrid PWM Pattern of Three-Phase Buck PFC Converter With Low Common-Mode Voltage and Low Voltage Stres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 39, no. 12, pp. 15452-15456, Dec. 2024, doi: 10.1109/TPEL.2024.3450473. 

8.                  Q. Chen, S. Su, X. Zhang, M. Ma and F. Li, "Three-Phase Current Source Rectifier With Reduced Voltage Stress on Switching Devices and Common Mode Current Mitigation,"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vol. 60, no. 2, pp. 3018-3028, March-April 2024, doi: 10.1109/TIA.2023.3344089.

9.                  Lei Wang, Jianping Xu, Qiang Chen and Zhengge Chen; Rui Huang. An Improved Trapezoidal Voltage Method for Dead-Time Compensation in Three-Phase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7(8), 2022.

10.              Lei Wang, Jianping Xu, Qiang Chen, Zhengge Chen, Xinghai Geng and Kai Lin. Improved PWM Strategies to Mitigate Dead-Time Distortion in Three-Phase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7(12), 2022.

11.              Rui Huang, Jianping Xu, Qiang Chen, Lei Wang and Xinghai Geng. Independent Current Control With Differential Feedforward for Three-Phase Boost PFC Rectifier in Wide AC Input Frequency Application[J].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10(6), 2022.

12.              Rui Huang, Jianping Xu, Qiang Chen, Xia Guo and Chenli Zhou. An Optimized Asymmetric Modulation Scheme for Three-Phase Buck Rectifier Without Input Current Distortion at the Sector Boundari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7(12), 2022.

13.              Rui Huang, Jianping Xu, Qiang Chen, Xia Guo and Haibin Cao. Reconstructed Phase Voltages Based Power Following Control for Three-Phase Buck Rectifier Under Unbalanced Phase Voltages and Wide AC Input Frequency[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8(2), 2023.

代表性专利:

1.       陈强, 鲍成昊, 苏圣, 张兴, 马铭遥. 一种电流型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P].安徽省:CN202310740498.4,2023-09-05.

2.       陈强, 苏圣, 鲍成昊, 张兴, 马铭遥. 一种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系统[P].安徽省:CN202310333251.0,2023-06-27.

3.       陈强,马润森,殷瑞琦,张兴,马铭遥. 一种考虑寄生电容的三相Buck PFC变换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P].安徽省:CN202410116468.0,2024-05-14.

4.       陈强,苏圣,殷瑞琦,张兴,马铭遥.不平衡电网下三相降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P].安徽省:CN202410116449.8,2024-05-07.

5.       陈强,苏圣,殷瑞琦,张兴,马铭遥. 一种三相Buck-Boost型PWM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P].安徽省:CN202311403417.8,2024-01-19.

6.       陈强,苏圣,殷瑞琪,马铭遥,张兴.一种三相电压采样电路及其数模混合调制策略[P].安徽省:CN202311699922.1,2024-03-15.

讲授课程:

1、开关电源技术

2、开关电源技术综合实验

3、面向电赛的电子系统专题设计与实践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科研训练

奖励及荣誉:

  1、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中国电源学会,2023年。

  2、华为大学生 电子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华为,2023年。

  3、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中国电源学会,2022年。

  4、202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部级,一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24。

  5、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部级,一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23。

  6、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部级,二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23。

  7、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省部级,一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24年。

  8、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部级,一等奖,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2023年。

  9、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中国信息协会,2023年。 

社会兼职:

1、中国电源学会第九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2、《电气传动》杂质第六届编委会委员;

3、中国电源学会第一届科技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系统研究所(张兴教授科研团队)

团队介绍: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张兴教授科研团队(电力电子与系统研究所)多年来依托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级重点学科、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新能源发电及其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长期专注于同我国新能源发电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光伏并网逆变器、MW级风电变流器、微电网及储能变流器的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十五”期间与阳光电源联合承担并合作完成了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并网光伏发电用系列逆变器的产业化开发(2004BA410A18)”,实现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产业化。

“十一五”期间与阳光电源联合承担并合作完成了两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MW以上直驱式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的研制与产业化(2006BAA01A20)”、“1.5MW以上双馈式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的研制与产业化(2006BAA01A18)”,实现了MW级风电变流器的产业化。

“十二五”期间与阳光电源联合承担并合作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MW级风电变流器及控制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2012BAA01B04)”,该项目采用中压三电平全功率变流器设计,并在湘电风能和张北风电场通过了权威部门的性能及现场运行测试。另外,与阳光电源联合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光伏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核心设备研制(2015AA050607)”,开展了虚拟同步发电机及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与控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14年11月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援建的措勤县微电网示范电站工程项目。

“十三五”开局,团队又与阳光电源合作申请并成功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布式光储发电集群灵活并网关键技术及示范(2016YFB0900300)”的支持,使产学研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团队承担和完成了多个国家自然基金和阳光电源产学研合作项目。

经过多年发展,电力电子与系统研究所已形成一支由4位教授,5位副教授及100余名硕士和博士组成的的优秀科研队伍。